top of page

資源庫
搜尋


自然教育:引領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兼具科學思維與環境倫理觀的未來公民
資訊時代成長的學童,距離螢幕越來越近,卻離自然越來越遠。2025年香港小學科學科課程革新將「常識科」轉型為「科學科」,不僅是學科名稱的改變,更是重建學生與自然連結、培養未來公民的關鍵契機。新課程以「生命與環境」、「科學探究」為核心之一,強調動手動腦與真實情境的學習。最新的改動超越過往傳統課本的框架,讓學童在探索中學會與世界共處,成為兼具科學思維、生態關懷與行動力的未來公民。而自然教育正是達至科學教育全人發展的關鍵橋樑。


【實踐地方為本的自然教育】帶領小學生到啟德河觀鳥 學校附近也有潛質成為教學場所!
你有沒有發掘過學校或中心附近空間的生態?或許也有潛質成為教學場所和教材!天主教伍華小學擁有非常優越的地理優勢,一踏出校門便是啟德河!我們應老師的期望,沿河道規劃了一條考察路線,並借出望遠鏡,引領學生觀賞這個社區的動物,從而關愛近在眼前的「鄰居們」。...


颱風後的塌樹:我們如何與城市生物共存共榮?+ “創不同”學院開學日「為城市森林多走一步」回顧
颱風蘇拉吹襲香港後,斷枝遍佈街道,多區出現塌樹。這些我們平日不怎麼為意,在城市充當「背景」的林木,在倒塌過後逼使我們思考:為甚麼城市裏的樹木在颱風下這麼脆弱?樹木有足夠空間生長嗎?怎樣才能可以讓我們的城市森林健全繁榮?
bottom of page




